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这次非常有幸能够来到兰考学习焦裕禄精神,接受党的洗礼。
在来的一路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我在想:焦裕禄来兰考做什么?为何他会如此深入人心?焦裕禄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来到兰考寻找答案。
随着繁华的高楼大厦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不是很现代化,但却欣欣向荣,到处充斥着党的精神建设的朴素小镇,在这座小镇里,到处能感受到焦裕禄精神的传承。
在焦裕禄纪念馆内,我们观看了凤凰台对兰考变化的报道,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焦裕禄遗体运回兰考入葬时,送别的老农的眼泪,如此真诚,如此悲痛的泪滚烫了我的心。
再经过焦裕禄养子张继焦馆长给大家介绍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斗内涝、治盐碱的故事,访贫问苦,带领群众对抗自然灾害,如此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冲劲深深感动了我。
他任职仅仅475天,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为斯土斯地奉献一切,并不影响他为后人留下清廉官声的“永远”。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永远定格在民众的心目中,永远留在兰考人的怀念里。
习近平总书记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囊括了焦裕禄精神,新华社老社长穆青先生当年在长篇通讯中总结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焦裕禄是共产党员的标尺,凡是探求真理,“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作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山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一面光辉旗帜。
这些体验使得我入党的信念与责任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跟让我感受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主要学习他对党和人民的虔诚,对岗位的酷爱拼搏,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借用周本度的《一剪梅》向焦裕禄致敬
报国终生难尽酬,活得风流,干得风流。
忠于百姓岂贪求?甘作黄牛,永作黄牛。
公仆为民忙未休,生也沙丘,死也沙丘。
战天斗地夺丰收,群众无忧,社会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