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习研讨
学习南仁东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14

  南仁东老师,难说再见 

  ——学习南仁东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 

  (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赵罡) 

  1011日下午,我在会议室收看了中国科学院南仁东先进事迹报告会直播。 

  得知南仁东老师去世,是在918日晚上翻看一个微信公众号的时候。当时我很吃惊,因为,我曾经见过南老师,一个曾经那么健壮的人。 

  14年前,我还是北京大学天文系硕士一年级学生,选修了南老师的《射电天文方法》课程。第一次见到南老师,我很难想象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我更没有想到,那时的他,已经怀揣了天大的梦想,为中国天眼奔走了近十年时间——而这,是我在收看这场报告会时才知道的。我印象中,那时的南老师,面庞红棕,浓眉大眼,头发乌黑,身材魁梧。南老师曾经开玩笑说,每次上火车,检票员都会多看他两眼,很怀疑他是道上的大哥。世易时移,再看南老师的近照,已经是一位面色苍白、两鬓风霜、形销骨立的老人了,只在他的眼神中,还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两相对比,令人不胜唏嘘。现在我知道了,南老师是累的,为了中国天眼。就在中国天眼睁开的前夜,南老师永远地闭上了自己的双眼。在我有限的经历中,能与之相比的遗憾,恐怕只有香港回归前5个月,邓小平的去世。 

  南老师上课时,发他自编的讲义,在黑板上边写边画。发散时天马星空,由此及彼,启迪心智;收敛时脚踏实地,一针见血,细致入微。南老师不拘小节,常常剑走偏锋,但最终都带给学生对具体问题复杂性的思考。 

  一次上课,很偶然,南老师说道,他在吉林通化无线电厂工作过,我不禁心头一动。直到最近查看南老师的履历,我才发现,南老师清华大学毕业后,下放吉林通化无线电厂工作了十年,197810月,才考取研究生,回到北京,进入中国科学院。其后5个月,我出生在吉林通化。通化无线电厂,就在距离我家两三公里的地方。于是我对自己开玩笑,就这样与一位伟人,第一次失之交臂。同时我也很感慨,伟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能不断学习,汲取养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这次报告会上我才知道,南老师对材料加工工艺极其熟悉,这与当初在无线电厂的工作有莫大关系。也正是这样饱满的求知欲,造就南老师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大家”,远远超过了普通的“专家”。 

  上周二,1010日,在我本科同学的微信群里,有位同学转载了这样一段话:“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回报是惊人的——比如贵州花十二亿修了个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论证了十三年该不该修,钱值不值得花。结果修完之后半年,全国各地来参观的游客就超过了四百万,旅游业营业收入四十多亿。还没开始正式运行就回本了……”我回复道:“……所谓的‘回报’还是令人有一丝叹息,毕竟造这口锅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发现美丽的新世界。 

  从报告会上,我知道了,南老师历尽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十多年,就是为了选一个好地方,就是为了让中国的射电望远镜领先世界二三十年。他根本没有心思游览自然风光。他穿梭在山岭中的时候,一定是在考察,这些山间洼地够不够大,够不够圆,一定是把视力所及之处都“几何化”了——这就是科学家的眼光,一位心无杂念的纯粹科学家的眼光。 

  从报告会上,我知道了,南老师在十年时间里,用双脚踏遍了三百多个与最终天眼所在“大窝凼”类似的洼地——这是怎样惊人的体力和毅力!从报告会上,我知道了,选址之后的协调运筹和技术攻关同样艰苦卓绝——想必正因如此,南老师殚精竭虑,直至靠吸烟排解烦扰——想必正因如此,南老师从健壮到虚弱,最终拖垮了自己。南老师造好了天眼,老天就把南老师收走了。 

  南老师是个低调的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南老师是个认真的人,一丝不苟,对待差错和问题就像大侦探对待破案线索,除恶务尽;南老师是个执拗的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杰出科学家的范式有很多类,南老师无疑属于其中令人难忘的一类。 

  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南仁东老师,难说再见。 

 

   

  真人真事真性情 

  ——学习南仁东同志事迹有感 

  (上海天文台研究生  刘建栋 

    

  我最早对南仁东研究员的印象,是在观看一个介绍FAST望远镜进展的视频里得到的。他的声音已经是哑的了,还伴随着一种用力压制的、痛楚的、似咳非咳的轻微喘息声——如百万光年外脉冲星发送来的光子,时断时续,确是真实的信号。他的眼睛里有一种坚韧的、不顾一切的东西。 

  星空粲然永无极,颠沛流离,一生堪传奇。他大学毕业,却难逃时代风云,被迫发放公社。终不气馁,竟然安然当起了修理机器的技术员。转战东洋,有所成就,竟然又弃功名富贵如敝屣,归国奉献。人生有志者决绝如斯,不多见。南公一生所遇抉择,诚可谓事事逆势而行,而又终于成功,可以安息矣。 

  射电凯歌奏一曲,天眼如炬,千秋书伟绩。既然有了建设FAST的注意,却又苦无条件。先是跋山涉水,历尽艰险,觅得天然地形,寻见静默区域。君子自强,非有坚强意志方可抵御困苦,消解磨难。探索十年,方有所成,又遇有用无用之争。南公所谓“我们要名分”,实属无奈,这种无奈,只有此中人才能体会。 

  功成在即中崩殂,魂飞天际,秋雨下如泪。一定要做成。我想这是南公心里默默呐喊的,也是他胸口的一块石头,压迫着他,使他拼命的想挣脱。他可以做的,这是他的眼睛里闪烁的亮光。 

  又听说,南公从基本工程到科学研究,似乎无所不通,甚至工地螺丝拧扣,有时候都亲自操刀。他是把自己的心血都放在这架望远镜上了,像个父亲爱他的孩子一样。南公有言“我特别怕亏欠别人”,信哉斯言。既然国家有交待,那么个人必应有交待。“往办公室一躺,什么也不做,那不是个事”。 

  听说,早年南公为所就职的日本研究所画了一幅富士山图,至今仍在其大堂陈列。假如南公没有来做科研,而是去画画,做艺术去,也必然有趣。 

  谁一生不曾沉湎于幻想,在沉默中寻找一束模糊的光亮?谁不曾遥望于天际,在星光变幻中徜徉?谁一生实现了心底的渴望,坚韧的眼神充满光芒?谁能挺住岁月的磨难,时光的沧桑? 

  刚哉南公,伏惟尚飨! 

  是为感。  

    

    

  学习南仁东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 

  (上海天文台研究生  刘慧) 

    

  南仁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自1994年始,开始主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选址、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主编科学目标,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模型试验。直到2016925日,举世瞩目的“大射电”竣工,利用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洼坑作为望远镜台址,建造了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历经了22年的风雨,巨型“天眼”终于向世界睁开,让中国的射电天文学一举领先世界水平1020年。然而,就在“中国天眼”运行将满一年、首批成果即将出炉的时候,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72岁的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却悄然离去,这位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天眼”、被尊为“中国天眼之父”的老人,再也看不到这一切了。 

  2010年,FAST经历了一场近乎灾难性的风险,即索网的疲劳问题。他们对购买的十余根钢索结构进行了疲劳实验,没有一例能满足FAST工程的使用要求。那时,台址开挖工程已经开始,设备基础工程迫在眉睫,可由于索网疲劳问题解决不了,反射面的结构形式也迟迟定不下来。南仁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寝食难安,天天与技术人员沟通,想方设法在工艺、材料等方面寻找解决途径。艰难的技术攻关过程持续了近两年,期间,南仁东团队经历了近百次失败。几乎所有失败案例他都亲自过目,并与技术人员沟通改进措施。最后,终于研制出满足FAST要求的钢索结构,解决了这一对FAST最具颠覆性的技术风险。 

  FAST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领域多达十几个,每个领域,专家都会提出各种意见,作为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南仁东必须做出决策。而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就必须懂行。这让南仁东成为了FAST工程团队中最勤奋好学的人。只要遇到不是自己专业的问题,他就会立马自学。在审核危岩和崩塌体治理、支护方案时,不懂岩土工程的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对方案中的每一张图纸都仔细审核,反复计算。最后,他指出了方案中的不少错误,还提出了大量专业的意见,令合作单位的专家们都纷纷刮目相看。 

  我们要学习南仁东老师的纯粹,坚持,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科研事业上更加淡泊名利,勤奋奉献,勇于仰望星空。 

      

    

  学习南仁东先进事迹有感 

  (上海天文台研究生  付乃锋 

    

  说起物理学,不知量子场论与相对论,那么就解决不了笼罩在20世纪初晴朗天空的两朵乌云;像爱因斯坦去世之前依然在怀疑黑洞的存在,南仁东教授奋斗一线,还是没有看到他研究领域的FAST项目的竣工,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以超越时空限制来推动人类的文明进程,比如相对论,比如引力波,比如那些为研究前沿物理的项目与工程(LIGOFAST)以及那些为这些默默奉献的科学家。 

  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南仁东教授的名字,但是很多人听过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南仁东教授便是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这一项目的选址、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主编科学目标,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模型试验。南仁东,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1994年始,他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SKA的单元,启动贵州选址。14年艰苦创,FAST今年将要竣工,然925日晚,南仁东教授因病情恶化逝世。临别之前,这位“天眼之父”留下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一阔别,就是永远。 

  一个人的价值或是意义不在于多少人可以知其人熟其声,而在于他的工作惠及到众人,他的精神感染到众人。现在是一个相较浮躁的社会,出名容易,网红众多,千中选优的明星更加具有价值,其高昂的单次出场费可能是一个科研工作者一生的努力;然而我们并不应该气馁,也无需沮丧,因为术业有专攻。知名度与包装形成了华丽的外表,然而那些有价值的表演大家如李小龙、陈道明、张国荣等,并不是头条或是舆论可以绑架的。而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如同屠呦呦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几乎无人了解,一如南仁东教授在去世之时人们才注意到了他。影视每天刺激着我们的感官,必然通过知名度和“好感”打开通向我们生活的道路,感染我们,所以演员必为我们熟知。而科学,需要一个人长达十几年或是数十年的坚持,这期间他们需要的更多是安静的工作环境;同时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研究者们也不希望“新闻”、“头条”或是“民科”的打扰,如同屠呦呦为避开记者而从后门离开现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科普,但不需要“砖家”、“大V”,更不需要“科学家”成为每天的鸡汤话题或是鸡汤话题的制造者;科学家会有专业的科普活动让科技离大众并不遥远。 

  作为一个天文学者,对于近日LIGO捕获的GW170817事件并不会陌生吧,它“占据了历史上的多个首次——首次探测到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首次直接地证实了千新星的存在,首次同时探测到引力波和其电磁对应体,也开启了多信使引力波天文学时代”(自左文文)。可能我们现在科技还没有达到太空时代,更何况宇航时代,所以对于对于新的天文事件及其意义并不了解;然而科学的发展,谁会去担心它的速度太慢呢?总不能当陨星落下,我们拿着枪或是箭来抵挡吧?科学工作者,依如南仁东教授默默工作,不受也不希众人瞩目;而南仁东教授的未来的工作交给了FAST:它像一只庞大而灵敏的“耳朵”,将捕捉来自遥远星尘最细微的“声音”,静静地洞察隐藏在宇宙深处的秘密。 

    

    

  学习南仁东先进事迹心得 

  (上海天文台研究生  李欢 

    

  南仁东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世界最大口径500米射电望远镜FAST的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 

  历经23年时间,南仁东从向中国科学院提出要建大射电望远镜的想法到FAST项目立项、选址勘测、建设落成的全过程,可以说南仁东先生在这20年时间里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有了独一无二的天文项目。没有南仁东先生就没有如今的FAST 

  南仁东先生曾作为中国天文台的专家在国外著名大学当作客座教授,访问学者,参加过国外大望远镜的计划,得到了美国、日本等天文界的青睐,但是为了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南仁东先生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奉献;为了FAST的建设,南仁东先生走了上百个窝凼去选址,后来在FAST建设过程中他参与了建设圈梁,安装索网再到最后的落成启用,他参与了FAST设计建造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他的这份奉献与执着值得我们每一个科研人员学习。  

  南仁东生前曾说,希望借助FAST这只巨大“天眼”,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如今,FAST已经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最早一批认证的有两颗。这一成果引来了国内外的关注,享誉世界的澳大利亚帕克斯射电望远镜的科学主管乔治霍布斯这样评价:这是国际天文学界目前最令人激动的事件之一。在FAST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时,我们不能忘记FAST的最初发起人、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先生为FAST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得FAST的灵敏度比号称“地面最大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提高约10倍,比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提高约2.25倍,并且在观测时变换角度,能接受到更广阔更微弱的宇宙信号,使得FAST将在未来10-20年时间里一直保持在世界领先水平。 

  为建造中国在世界前列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南仁东先生奔波了20年,奉献了他一生的智慧。南仁东先生这一生的理想情怀、思想作风、鞠躬尽瘁,为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激励着年轻一代的科学家们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将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到世界一流,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学习南仁东先进事迹心得 

  (上海天文台研究生  李子昂 

    

  南仁东老先生作为中国天眼“FAST”的首席科学家,作为在天文台学习的我,他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然而不幸的是,就在“FAST”项目建成后不久,他就不幸逝世。仅以此文缅怀这位为科学为国家奋斗终身的老人。 

  当年南老还在国外工作的时候,一天的工资相当于国内一年的工资。但是为了国家建设,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生活,回国投身国家科学事业建设,不得不令人感动。当下许多年轻人都很浮躁,喜欢追求丰厚的物质生活,也喜欢在安逸的环境中工作。像南老这种对国家和名族有着高度责任感的情怀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确实是当下年轻人所缺乏的。当前的中国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年轻人容易收到浮躁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正常的,但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们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头脑保持清醒,什么才是真正最有价值最迫切的事情。当前中国处在伟大的历史复兴之中,我们这代人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是最有可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向南老学习,沉下心来,执着追求,服务祖国需要,完成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使命。 

  从报告会上我还了解到,南老为了“FAST”的立项、选址、施工一共奋斗了23年的时间。23年的时间啊,几乎是一代人的岁月。1994年到2005年间,他走遍了贵州上百个盆地,想为“FAST”找到理想落户之所。在项目未能立项之初,他在各个会场上充当“推销员”,向国内外同行介绍“FAST”项目。这个从最开始大家认为难度很大、几乎不可能的项目,在南老的坚持和努力下变成了现实!扪心自问,在没有立项、没有资金、没有现成技术的情况下,有多少人能够坚信自己的选择走过20多年的历程。而当下的年轻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容易放弃。希望大家能够以南老为榜样,学习这种为目标执着奋斗,锲而不舍地去追求。 

  最后,看到南老工作和生活的照片我也想说,这才是一个大学者应有的风范。作为总工的他并没有颐指气使,而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这个项目。查看工程的每个细节,甚至亲手拧一个螺丝。只有保持平常心才能完成好自己的项目,这才是一个学者的本分。 

  可惜这样一位老人,都没能看到“FAST”建成后的第一批成果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怎不叫人惋惜!就在前天,“FAST”取得了第一批成果,我坚信,在未来,“FAST”望远镜能够为带来更多的惊喜,助力中国梦的假设。致敬,南老千古! 

    

        

  南仁东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上海天文台研究生  毛东铭) 

    

  南仁东先生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1994年,他率先提出在中国建设新一代射电望远镜; 

  10余年时间里,他走遍贵州上百个窝凼,只为选出一个理想台址; 

  2007年立项到2016年落成启用,他跑遍工程现场的每个角落,即便被确诊为肺癌,还继续带病参加工程例会…… 

  ‘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他喜欢冒险。没有这种敢为人先的劲头,是不可能干成‘天眼’项目的。” 

  学习南仁东先生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格,就是要学习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真诚质朴、精益求精的杰出品格。 

  我们要学习南老,首屈一指的当为他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精神。南老的纯粹,南老的坚持,令人敬仰,更需要学习。百折不挠,千锤百炼。“南老师用20多年做成了这件事。‘中国天眼’的建成将为探索宇宙奥秘提供独特手段,为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发展和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世界领先的创新平台。南仁东带领技术人员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两年时间里,经历了近百次失败。 

  我们要学习南老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在他看来,“天眼”建设不是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来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他也时常告诉学生,科学探索不能太功利,只要去干,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要学习南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不是院士,也没拿过什么大奖,但南仁东把一切看淡。 

  我要学习南老那种敢于仰望星空的精神。为了“中国天眼”,南老贡献了他一生最后的岁月,“天眼”,是他留给祖国的骄傲。奉献了一生的智慧。FAST最终建成了,他成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奠基石,他“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会深深的影响我们,激励我们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特别是会影响更多年轻科学家的光荣梦想,助其飞向探索宇宙更宽远、更深邃的未来。在没有了南仁东的日子里,必须要有更多像南仁东这样的奠基人、创新者,中国才能不断攀向世界天文科研的高峰。 

      

    

  深切缅怀南仁东老师 

  ——学习南仁东同志事迹有感 

  (上海天文台研究生  徐双敬 

    

  依然清晰的记得2017916日下午,微信群里传来了南仁东老师去世的消息,顿时感到十分震惊,不敢相信。随后,大众媒体,官方消息纷至沓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FAST刚刚落成之际,正值他大展宏图的时候,他走了。有人说,南仁东刚刚成为院士候选人,没有成为院士可惜了。随即有人反驳,那是身外之物,南老师为我国天文事业奉献了一生,肯定不是为了这些虚名。现在,经过20年的努力,FAST终于建成了,成为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虽然南老师没有能等到它产出科学成果的那一天、没能等到他应得的荣誉、奖励,但是我想他离去的时候心里一定非常清楚,他毕生的事业已经成功了。 

  我跟南老师从事的方向比较接近,他从事射电天体物理,我做的是射电天体测量。早就听说过FAST和南老师的大名,可惜的是一直也没有见过他。去年冬天,十分有幸在FAST落成之后,与近百位国际同仁亲赴现场参观。从贵阳出发是三个多小时的山路,一路上纵然美景相伴,但还是感到十分疲惫。通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已经是地方政府投资新修的道路了,以前十分难走。现在想想,从1994年开始,南老师不知在这条路上往返了多少趟。这条路就像FAST一样是南老师与同事一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为此,不得不让我肃然起敬。初见FAST的震撼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一个巨星天眼在伫立在山谷之中,南老师设计出了这样的工程奇迹,让人倾佩不已。我在FAST上步行一周,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同行的日韩籍科学家纷纷伸出大拇指,羡慕我们国家巨大的人力财力,倾佩中国的智慧和努力。 

  现在南老师走了,既给我们留下了FAST,更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南老师的一生,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天文人最优秀的品质。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争名逐利,追求享乐主义,不能怀揣梦想,脚踏实地的去工作。学习南仁东老师的先进事迹是每个党员的义务,也是每个年轻人的义务。 

  南老师用毕生心血建造了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好的望远镜,他的使命已经光荣完成了,现在交接棒放在了我们这一代手里。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用好FAST,做出杰出的科研成果,不负南老师的一生,不负国家,不负自己。我们欣喜的看到FAST已经搜寻到了6颗新的脉冲星,这是FAST的重要的第一步。中国天文人的春天已经来临。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其中优秀的一员! 

  深切缅怀南仁东老师! 

    

     

  南仁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上海天文台研究生  周叶艳 

    

      2017.9.15日,所有天文人的朋友圈都在悼念,悼念我们著名的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熟知FAST项目的人没有不知道南老的,FAST是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就是民众所熟知的中国人自己的“天眼”。自1994年起,南老一直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以及初步设计。作为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负责编订FAST科学目标,全面指导FAST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工程的顺利完成作出了卓越贡献。南老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天文事业的重大损失。 

  认识或者见过南老的人提起他,都是相似的话语,待人诚恳,工匠精神,朴素宽厚,淡泊名利等等,都是南老的真实写照,而我们,在追悼缅怀老先生的同时,应该思考些什么呢? 

  首先想到的,那一定是南老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这位驰骋于国际天文界的科学家,曾得到美国、日本天文界的青睐,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毅然决然舍弃国外的高薪,回国就任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据说,当时他一年的薪资,等于国外一天的薪资。但南仁东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这句话是他对爱国最好的诠释。此后的20多年,他都在为能让中国有一个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不落于人后而努力。他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却为我们的祖国打开了另一只天眼。南仁东先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行为值得我们每一位去沉思。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南老的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在其他人都预想不到今天的时候,在日本、美国等各国家的科学家在讨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的时候,南老先生说,“咱们也建一个吧。”于是就有了2016 9 25 日,FAST 完工并正式启用,预计在未来 10-20 年时间里,它将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水平。在 FAST 技术上,“中国天眼”比美国最先进 的阿雷西博 350 米望远镜综合性高 10 倍,比德国波恩 100 米望远 镜灵敏度高 10 倍,能收到 1351 光年外的电磁信号,未来甚至能捕捉外星生命信号。这一成就都与南老的创新精神、先河精神密不可分。 

      当然,在许许多多南老先生身上的品质中,我们最需要向南老先生学习的,也是现在年轻人最缺乏的,应当是南老的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很多时候发展中遇到困难就放弃目标,改道易辙,工作条件稍有不足,就踯躅不前,抱怨连天,而南老20多年光阴,都奉献在 FAST 之上。1994 年到 2005 年的11年间,他走遍了贵州上百个窝凼,最终才为 FAST 找到安家落户之所; 举步维艰的到处游说和攻关10年,FAST 项目才渐成名气;到2006 年,立项建议书最终提交,通过最后的国际评审时才算立项成功; 为筹备资金,南老各地游说,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销中国的大望远镜项目。“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他曾经一度这样自嘲。项目过程中,经常连夜赶项目材料,课题组经常干到凌晨,连南老的学生们都自叹不如。南仁东琢磨了大半辈子,奉献了一生智慧,投入了23年的光阴,才有了如今 FAST的完工,南老的纯粹,南老的坚持,令人敬仰,更需要学习。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科学世界中去,做一个纯粹宁静的科学人,南仁东做到了。中国的天文学界从此失去了南仁东,而留下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和贯彻南老先生的众多精神,把这份爱国、这份坚持、这份创新、这份厚重的事业发扬光大,让我们带着 “中国梦” ,把南老的梦想,一起带向宇宙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2257号